【新浪搬迁过来的】台湾自由行——台南(二)

 

【第一回吃槟榔】记得第一天在车上看到路边到处是卖槟榔的小站,药店也都有卖,想着也去感受下这里的槟榔文化,于是到药店买了一包,五十台币有十颗左右,椭圆形的里面看起来白白红红的,就是白灰红灰,外面包着绿色的新鲜的叶子,不似湖南那种黑黑的干干的像小核舟的样子,也没有那股熏烟的味道。我拿在手里不知道如何下口,刚好一台客骑一机车拉着一老外来买槟榔,他们买的是另外一种口味的,不过我完全不知道区别在哪儿。店家很热情的告诉他们我是外地来的,想尝试下吃槟榔,于是他们就拿一颗自己买的跟我的交换,然后跟店家要了两个一次性杯子演示吃法。他们让我把槟榔嚼一下,第一口的汁吐到杯子里,那汁红红的还挺恶心的样子。不过因为我把槟榔整个吐掉了,所以我并未体验到“嚼槟榔”,当下吃完没什么感觉,正准备找个地儿漱口,刚走出店门口,忽然一阵强烈的晕眩,脑袋热热的,我赶紧站住不敢动,差不多过了两三分钟,那股劲儿才过去。于是剩下的槟榔我也不敢再吃了。

 

原来看到那么多的槟榔店铺,我以为嚼槟榔在台湾应该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日常行为,然而后来有几位本地人听说我去吃槟榔,都很震惊的表情。尽管我们常能听到关于槟榔的美好的诗歌民歌,但是不可否认,对于现在多数人,槟榔总是被视为一种痞文化的象征,即便是在台湾这样一个热情直白的地方,嚼槟榔也同样也被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一种低俗的行为。而为了吸引顾客而穿着暴露的槟榔西施的出现,更加深了这一色彩。我没有见识到传说中的槟榔西施,看到的很多摊主都是很普通的阿姨大姐,他们平日就坐在店铺里包槟榔,就同很普通的家庭手工作坊业者一样。尽管带着负面色彩,尽管被官方证实有害健康,槟榔在台湾的消费量依然十分惊人,很多农户都移除了原来土地上的农作物,改种槟榔树。随便跳上一趟台铁,沿途随处可见。虽然农户得到了可观的经济上的报酬,不过这一行为也造成当地水土严重流失。可见不管在哪个地方哪种社会环境下,人受利益驱使的本性都是一样的。

 

【国立台湾文学馆】在台湾,特别是在台南这样公共交通不是很发达的城市,没有机车驾照或国际驾照是一件很不方便的事情。台南也有公交车,但是站点车次非常少,要看到公交车是需要偶遇的。而且台南的公交车,是白色的,点缀很少的一点绿色和红色,总让我联想到120急救车……台南的计程车并非伸手可拦,它们一般是聚集在火车站、接驳车站点一类的地方,要坐计程车最好电话预约,即使路上看到有空车在跑的,多半是接了电话去接人的,不会停的。所以在没有司机的情况下,我常常在市区徒步。国立台湾文学馆是我瞎走走到中正路遇到的。

 

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忽然有个大发现,居然有行人用的红绿灯!!!台南人是不走路的,这类的红绿灯还真的挺少看到。穿过十字路口,就到国立台湾文学馆了,这里原是日治时期台南州厅的旧址所在。国立台湾文学馆是搜集、整理、典藏与研究台湾近代文学史料的展览馆,对于文化教育来说更有意义一点,对我这样一个游客而言,这就属于那类旅行途中鉴于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的需要应该慕名去参观一下但是基本上过目就忘的地方。不过那次参观还是有两个地方让我记住它了。

 

那天刚好一老教授带着一群学生在前面参观解说。因为欣赏水平有限,我就跟在后面边听教授解说边装模作样地参观起来。文学馆的大圆柱我一直以为是石材,然而教授介绍说,因为台湾石材很匮乏,其实那个大圆柱是水泥加碎石砌成的,只是建造的时候,趁表面水泥还没干透,用水将表层的泥浆冲掉,露出碎石,形成白色石材的效果。石材的建筑在视觉效果上远比水泥的要宏伟庄重。忽想起来,自己住的小区里面也都是这种假石材,每天来回我一直以为是真石材的呢。穷则思变,山寨也是一种创造力。

 

因为跟着教授他们一群人参观,馆里有一位资深的解说员接待了我们。在刚进门的地方的墙壁上有一幅台湾地图,一进去教授就指出了图上的一处错误。那位解说员就对可能发生的误导不停地向大家鞠躬道歉,保证之后会再求证修正。后面的解说,她介绍到一些比较艰涩的历史问题的时候,都会很恭敬地请老教授先发表下意见,自己再补充。其实介绍的内容我已经很模糊,只是一直记得在最后结束时,解说员再三地向老教授鞠躬,为自己在专业人士面前解说卖弄文化而道歉。我一直为她这种谦卑地态度所折服。其实她解说得很好,不是一种干干的例行公事的样子,而是真诚地带着一种对本土历史文化的感情在讲解和宣导。她也是几十年的老解说员了。一般资深的人总是就自己专业的领域坚信自己所掌握的东西而且是希望别人仰望自己的,像她这样的不倚仗资格不讲求面子,真的很难得。深入了解这片土地,就发现其实她并不是个例,只是这个小岛的人总体素质的代表。

【明信片和印章】计划着给朋友家人寄个漂洋过海的明信片,第一个周末一大早我就去了邮局,结果邮局说他们那儿只有空白的明信片,正面什么图案都没有。第一回听说这种明信片,觉得没意思,就没有买。参观完文化馆,发现大家都拿着一个笔记本或卡片在门口盖展馆的印章,忽然就明白了,原来明信片空白的地方是可以盖印章用的。台湾的每个景点、展馆、庙宇、小店……到处是纪念章。印章是台湾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比如他们在入职的时候就需要刻一个印章。个人印章的效用等同于我们这里的签名。他们相信印章不信签名。他们认为签名是很容易伪造的,而印章作假可以通过比照发现端倪。

 

出游的时候,我们可以带着一些空白的明信片,每走到一处地方就盖一个纪念章,盖满了我们的足迹,再寄给朋友,比影印的风景照更有意义。不过并不是每家邮局都有卖这种空白明信片的,更多还是类似城市名片的宣传照。

 

很多景点都有卖明信片,商家会帮忙寄。有些地方会有一些个性明信片。像高雄的驳二艺术特区就有一种咖啡包明信片,自己在上面写好地址挂在商家指定的位置,付完钱就好了。明信片代寄到大陆一张是10台币左右,如果自己去邮局买邮票,一张是7台币。大部分地方是七天就能到,但是有个别地方会一个月才收到,基本上不会寄丢。明信片价值很小,却能给大家带来很多温馨和惊喜的感觉。时代发展太快,明信片已经渐被遗忘,但是在台湾,这一类的东西却还保留得很好。应该说,在大陆,人们的概念里,“中华民国”是一个历史名词。人都有怀旧的情结,忽然收到一张明信片上面的邮票写着“中华民国”,盖着台湾的邮戳,会有一种撞见旧时光的感觉。

 

对于准备赴台旅游的人,可以准备几件白色的T恤,因为每个地方都有很多精美的印章,特别是盖得很兴奋的时候,一张卡片根本就不够用,重叠的话又看不清原来的印章。记得我在台北故宫买了一组十几张明信片,等我从台北回来,发现明信片已经没地方写地址了,那组是我盖得最多最好看的一组明信片了,只是只好自己留着了。所以准备几件T恤吧,就没有这样的烦恼了。朋友们收到盖满印章的T恤,该会有多么美好的心情呢!

 

每个地方都有必须到此一游的景点,台南也不例外。

 

【孔庙】台南的孔庙称“全臺首學”,建于明永历年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这里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据说中心大殿中没有柱子和回廊,只靠厚墙外的排梁支撑。感觉整个建筑的风格有点儿像广州的陈氏家祠。进孔庙要不要门票有点儿记不清了,有应该也是不超过50台币。

【分享快乐】台湾自由行——台南(二)


孔庙对面的府中街,是一条细长的步行街,街两边还延伸开去很多窄小的巷子,有很多小吃摊和特产店。那边有个小推车卖杏仁露的,挺好喝的,据说是网路票选冠军,大概是25台币一碗,一边吃,老板还一边往你碗里加花生,老板那气质还挺方文山的。还有有名的黑轮关东煮,以前看《康熙来了》认识的。对黑轮印象比较深的是,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竹筒,吃完就把竹签放在竹筒里,这样就不会丢得满桌满地都是。




说到这个,台湾真的是个很细心有爱的地方。像很多小吃店会在桌上放一个小铁座,上面两个合笼着的小铁片,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时候,把筷子外面的包装袋加在铁片中间,垃圾就不会到处乱飞;还有那种吸水性的杯垫,因为这里的人很爱喝冷饮,冷饮的杯子放在桌子上常会有一摊水,放在这个杯垫上就不会了,据说这个效果跟放在板砖上是一样的。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细小周到的地方,只待大家亲身去感受了。

 

【赤崁楼】赤崁楼是台南最重要的古迹,是台南的标志性文化景点,坐落在台南的民族路上,旧址为荷兰人建造的欧式建筑普罗民遮城,至清代已倾圯,现在还残存一点城池遗迹。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普罗民遮城为承天府,以赤崁楼做为全岛最高的行政机构,隔台江与今安平古堡相望。门票是50台币。印象比较深的是城墙下面的九座御龟碑和文昌阁殿里面的手抄书。御龟碑又叫“赑屃御碑”, “赑屃”传说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善驮重物,因此常被用来做为碑的底座。




手抄楷书被摆放在大殿中的透明桌柜中,字体小若蚂蚁,我当时带着眼镜整个脸贴在玻璃桌面上才看得清上面的字。然微小世界精美至极,字体都非常端正秀美,每个笔画都清晰毫不粘腻,建议带个放大镜,绝对是经得起推敲的。不管风景如何,赤崁楼之于台南的意义就同长城之于北京,所以到台南不到赤崁楼就算白来了。

 

 

【安平古堡】安平古堡原名“热兰遮城”,是荷兰人于17世纪建造的台湾的第一座城堡。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其改名为“安平镇”。光复后这里又改名安平古堡。旧时城堡已经不在,但作为历史文化遗址,是台南精神文化的象征,也是到台南必去的景点之一。每到安平,必去老街。安平老街位于古堡旁边的延平街,是台南最热闹的一个的商圈。去安平的路上,沿江两边全是名产,饭店,甜品店,茶饮店……最有名的周氏虾卷就位于这条路上。老街的入口处是安平开台天后宫和妈祖学院。据说这是最早由郑成功自湄洲奉迎妈祖来台的妈祖庙。安平老街上主要是卖小吃和小玩意儿。要吃小吃,要买特产,要带精美的小礼物,来安平老街就没错了。

【花园夜市】台湾的夜市文化很浓。台南的夜市多是露天的而且不是每天开放的。夜市的小摊贩都是今天在这个夜市营业,明天到另外一个夜市,不过摊位是相对固定的。花园夜市是全台最大的露天夜市,每周只开放周四、周六和周日,很多人会特地从外地开车来逛花园夜市。

 

第一回见到花园夜市的时候有点儿瞠目结舌。真的好大好壮观啊。夜市马路对面是一片很大的汽车停车场,停一次五十台币。而夜市外围一圈停车场全是机车。里面四百来个摊位,小吃、衣服、饰品,游戏……应有尽有。走道全是人。密密麻麻的旗帜型的招牌高高地迎风飞舞,非常热闹,特别是站在外围看,用宋丹丹版的白云大妈的话形容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呀”。台南平时街上挺空空荡荡的,这时你就怀疑是不是全台南的人全部挤到这边来了。好多好多小吃,看着这个眼馋看着那个流口水。每回逛花园夜市都要抱着肚子,外加打包一堆没来得及吃的小吃回去。逛夜市一个秘诀,挤。台湾多数成年女子每天都要化妆的,虽然平时挺养眼的,但是大热天的逛夜市看着一张张顶着大浓妆的脸加上那个热汗淋漓,还是有点儿吃不消。

【台南火车站】我很喜欢台南火车站。台南火车站挺老旧的,很有民国范儿,特别喜欢那些暗红色的有点儿小沧桑的拱门,候车的黑褐色的木质的长条椅,还有火车到站时候那个“叮铃铃”的提示声,连执勤人员的装扮看着都很那些年代。看着就让人想唱《祝你一路顺风》。到台南火车站一定要吃门口那家便利店的包子,辣的不辣的口味很多,而且都很好吃。

 



【台南小吃】台湾的小吃很有名,作为旧时的府城,有的人就说台南的小吃是台湾小吃之首。台南满大街密密麻麻全是餐馆。也有一些新欣的餐饮店,但更多的是那种老店。锅烧意面,鳝鱼意面,海产粥,担仔面等都是台南标志性的小吃。意面并不是意大利面,而是类似泡面的貌似有油炸过的面条,个人不是很吃得惯。台南的饮食偏甜,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不是那么的适应。

 

我最喜欢的是虱目鱼粥,海产粥,鱼皮汤,甘蔗牛乳。最爱的早餐是早安美芝城。



石舂臼海产粥是小吃界里面的贵族,一碗120台币,整个一海鲜大杂烩,花蛤鱿鱼海蛎笋丝虾蟹,味道非常鲜美,用那种大碗公装,看着压力挺大,但是吃完总感意犹未尽。遇美食胃口总是瞬间变大。台湾很有名的周氏虾卷,吃完我却没什么印象,反而更喜欢石舂臼家的虾卷,炸得金黄金黄的,特别香,一闻到那味道就一秒钟也忍不了。虾卷一份是五十台币。不过石舂臼家的老板太让人咬牙切齿了,营业看心情,今天也许开也许不开。记得有次非常想吃,结果连着去了三天都没吃到,老板真是太任性了。

 

甘蔗牛乳是台南最让我念念不忘的饮料了。这个不是每家茶饮店都有卖的,当时是同事带着去喝的,是在他上过的小学旁边一家好破好破的小店,据说是带着他童年的回忆。那是古早的木板条门可一片片拆卸下来的小店铺,店里很昏暗,店门口是一辆金属推车,车里放着一桶一桶冰镇的甘蔗、冬瓜等的原汁。店主是个有七十岁左右的老人家,眼睛已经挺混浊的,但调配起甘蔗牛乳仍然一丝不苟。这里的招牌就是**牛乳,你要点什么,老板就用那个原汁加纯牛奶。一普通奶茶杯是二十台币,一大罐的可乐瓶是100台币。最喜欢甘蔗牛乳了,甘蔗汁冰镇之后加上纯牛奶,冲淡了甘蔗汁过高的甜度,保留了原来的清甜,冰冰凉凉的又带着浓浓的奶香,喝着喝着心情就飞起来了。

 

早安美芝城是一个偏西式的早餐的连锁店。餐点样式很多,可以先电话点餐,等车子开过去,那边的服务员就会把准备好的早餐送到你的车边。这里的烧饼是现做的,非常好吃,外面的酥皮一层一层的好香,天天吃都不腻的。每天早上,美芝城的胖嘟嘟的服务员穿着围裙带着帽子,远远的看到车子开过来,就拎上早餐,拿上准备好的零钱,屁颠屁颠地跑过来,甜甜地拉长了音说:“你~~今天的是七十~”,你递钱给她她一定要说谢谢,如果点的早餐比平时点的贵一点,她一定要跟你说很抱歉,今天的是九十~。每天清晨来自早安美芝城的第一声问候,感觉特温馨。真希望开个这样的早餐店,店里的每个人用甜美的充满活力的声音对每一个还在睡眼惺忪却不得不急冲冲上班的人说早安,这是您的早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view Your Cart
0
Add Coupon Code
Subtotal